三名俄军被包围四十天,弹药粮食全靠缴获,重创乌军毫发无伤获胜
在俄乌冲突中,俄军之所以对乌军形成优势,不仅仅是因为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的压倒性,更因为在战斗力上的强劲对比。正因为俄军拥有乌军数倍的军事素养,才能在战场上如入无人之境。在库尔斯克战役中,更是出现了三位俄军“战神”,在被包围的情况下,他们激战40天,反而击毙了不少乌军,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。
01 3名俄军在被乌军包围40天后,出奇制胜,成功取得战斗的胜利。
继俄罗斯的“管道突击队”后,俄军又冒出了3名“战神”。这3位负责库尔斯克地区作战的俄军士兵成功潜入乌军的战线后方,可惜不久后就被聚集在那里的乌军围住了。尽管遭围,他们依然顽强抵挡乌军的攻击,还把在后方获取的情报成功传回前线,成功实现了一次里应外合的大反攻。
这3名俄军士兵来自黑海舰队第810旅,他们的作战地点是在边境附近的库里洛夫卡村。凭借灵活的游击战术,虽被乌军包围,但乌军一直找不到他们的踪迹。在乌军苦苦寻找的过程中,反倒遭到了大量的反击,损失惨重。
这3名俄军士兵进入了乌军的后方,所以乌军的补给公路成了他们的主要攻击目标。他们在公路上布置了大量地雷,给乌军的步兵和重型部队造成了显著损失。
借助无人机、望远镜等侦察工具,俄军在战场上的态势感知能力明显强于乌军。这些俄军士兵特意前往那些无人看守的乌军阵地,获取储备的武器弹药和补给,接着把这些武器弹药用来对付乌军,形成了一种“可持续发展的循环”。
白天,俄军士兵借助无人机等设备,掌握周围乌军的补给点、雷区和坑道,从而为前线的俄军指引进攻方向。同时,他们利用这些情报联系俄军的炮兵部队和远程火力进行打击。
而到了晚上,为了防止乌军的热成像仪发现自己的存在,这些俄军士兵就会躲在地洞中隐藏自己,并每隔几天就转移一个地点,确保不会被发现。
乌军在俄军的游击战术下遭受了重创,伤亡人数相当惨重。
所以,这些乌军在与那3名俄军士兵对峙的40天里真的是压力山大。白天不仅得提防路上埋的地雷,还得时刻警惕旁边可能突如其来的冷枪和俄军的远程炮火。
可一到晚上,要是乌军出动大部队,那俄军肯定会提高警惕,直接就来轰炸,后果不堪设想。如果是派小分队四散作战,那“敌在暗我在明”的情况就让乌军更加吃亏,特别是这3名俄军士兵可是有十几年战斗经验的老手,他们的军事素养可远远超过那些被乌克兰征召的乌军炮灰。
在这种情况下,乌军开始了无差别的攻击。发现周围有埋伏的俄军时,他们几乎用尽了所有弹药,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,只造成1名俄军士兵轻微脑震荡。
这也折射出乌军尽管得到整个西方国家的支持,武器和弹药还是严重短缺。原因在于,他们的攻击效果低下,浪费了大量资源。而相较之下,俄军的打击却相当精准,往往能一次性消灭大批乌军和北约雇佣兵。
从早年的“管道突击队”到如今的“不死战神”,俄军士兵在这三年的战斗中,实力显著增强,不论是耐性还是韧劲,乌军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。
03 泽连斯基不能左右乌克兰问题谈判的进展。
目前看来,库尔斯克地区的局势快要有个结果了。这三名俄军的“不死战神”其实只是库尔斯克战场上俄乌形势的一个缩影。在乌军人力数倍于俄军的情况下,俄军已经成功对库尔斯克地区的乌军展开了全面围堵。
为了救援被围困的北约教官和雇佣兵,乌克兰还动员了多支特战旅去增援,没想到却被俄军的一支旅给挡住了;剩余的乌军计划通过苏梅—苏贾这条被称为死亡公路的路线撤退,结果遭到俄军轰炸,损失惨重,公路上尸体横陈。
预计到4月份,乌克兰声称的“库尔斯克大反攻”将宣告结束,这时也正好迎来新一轮的乌克兰问题谈判。失去了最后手段的泽连斯基,想要达成自己的目标,真的是个让人琢磨的难题。
泽连斯基如果想要获得美国的安全保障,是可以在矿产协议上签字的。可要想拿回已经并入俄联邦的乌东四地,甚至更大范围的乌东地区,那可真是不容易啊。曾经他打算“土地换土地”,打算用乌军控制的库尔斯克来换取俄军掌控的乌东地区,但现在乌军连库尔斯克能不能保住都是个大问题。
所以现在泽连斯基心里想的就是继续拖延这场战争,战争要是不结束,乌克兰的问题就永远没办法和平解决。
库尔斯克的战局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?俄、美、乌、欧之间的复杂局势正暗流涌动,局势发展值得关注。
